close

 SWY_1472.JPG 

每當遊子歸鄉,童年往事,近鄉情怯複雜心情,就會莫名的觸動,

這座陪著我走過歷史、走過繁華的「大溪橋」,

也許它會了解竇老的感受!

 

SWY_1468.JPG

 

溪溝裡跟著叔伯們,拿畚箕在深潭捉鱸鰻,田間捉泥鰍,

敲扁酒瓶蓋拿來做毽子;墳墓區拿拜拜打賞的銅板買糖果;

竹林裡削竹蜻蜓,挖蚯蚓大埤旁釣魚抓蝦;

挖地瓜,捕筍龜、蛇,烤來吃!

自己劈砍木頭製作陀螺,磨埋鋼釘,和同儕們比狠勁!

看誰把對方的陀螺劈成兩半!

 

SWY_1214.JPG

 

老爸在「衛生所」服務,每天都用腳踏車載我去上學。

從「頭寮」、「三層」一路下坡,

飛快的速度,讓我感到害怕,閉著眼睛嚎啕大哭的情景........

鄉下童年的精采生活,歷歷在目!

 

SWY_1230.JPG

 

寧願赤腳,鞋子也捨不得穿,

總是拎在手上,進校門前才將它穿上,出校門又把它換下來。

如今已經花甲之年的我,這些童年往事記憶猶新。

 

SWY_1281.JPG

 

小學二年級,隨著父母遷居台北。每年「清明節」,才會返回故鄉掃墓。

這「大漢溪」畔,也曾經是和父親多次來垂釣的地方。

 

SWY_1272.JPG

 

及長之後,開始懂得找機會回「大溪」。

帶著妻小走進「中正公園」尋找過去美好的回憶。

繞進老街,買幾塊〝黃大目〞本店,最道地,最傳統的黑豆乾。

品嚐那熟悉的黃豆香,回憶這一輩子忘不了的故鄉人情味!

 

SWY_1173.JPG

 

「大溪橋」過去一直是「大溪」居民,對外聯絡的重要交通樞紐。

民國 50( 西元 1961 ),就在我六歲的時候,

因由日人改建的鋼索吊橋,年久不堪使用。

「台灣省公路局」將它拆除,再改建為鋼筋混泥土橋。

 

SWY_1196.JPG

 

直到民國 75 ( 西元 1986 ) 「武嶺橋」及第二外環道完成,

「大溪橋」的交通逐漸被「武嶺橋」分擔。

民國 83 (西元 1994 ) 「武嶺橋」二號正式通車之後,

「大溪橋」已完全喪失交通運輸機能。

就像竇老,當時也即將步入中年,近 40 歲了。

 

SWY_1247.JPG

 

這幾年來,大溪地區積極推動「社區整體營造」計畫,

遂將「大溪橋」予以美化,歷經區公所及省公路局規劃努力之下,

民國 90 ( 西元 2001 ) 底動工,

將之改建為現在看到的,長 330 公尺,有 13 根橋墩的現代化鋼筋混凝土橋。

 

SWY_1452.JPG

 

「大溪橋」為一座集合觀光休閒、歷史及商業的行人專用橋,

座落於大溪區的「大漢溪」之上,

緊臨大溪和平老街及大溪「中正公園」。

橫跨「大漢溪」的「大溪橋」,橋樑兩側以鋼索懸吊,

兩端橋頭入口,復古的巴洛克拱門造型,橋身採用和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克風格。

在鎮公所投入環境美化工程後,

「大溪橋」終於成為一處美輪美奐,典雅浪漫的新景點。

 

SWY_1224.JPG

 

位於「大溪橋」與「大漢溪」畔旁的〝大慶洞〞,
27.5 公尺、寬 5 公尺、高 5.8 公尺,
早年也是進出大溪老城區之必經要道,
隨著「武嶺橋」興建,最後轉型為休憩型觀光步道之出入口。

 

SWY_1227.JPG

 

歷經 6 位藝術家,耗時一個月創作,

 一路走過可見老城區的發展, 石門水庫與在地農特產 3D 彩繪,

 色彩從黑白到彩色,

象徵「大溪」從過往,走向繽紛發展的現代。

 

SWY_1504.JPG

SWY_1505.JPG

 

〝月亮還是故鄉的圓〞

隨著日暮日落,時間在回憶中消逝,

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大溪是竇老的出生地,我真正的故鄉。

 

SWY_1497.JPG

 SWY_1480.JPG

SWY_1490.JPG

SWY_1498.JPG

 

望著夕陽餘暉,LED 光雕閃爍,

老朽的我,彷彿又回到童年的時空裡!

 

SWY_1495.JPG

 

arrow
arrow

    魚拓藝術~嚴尚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