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孫仔人生當中第一次的輕旅行,目的地南投「杉林溪」。
口袋名單嚮往已久,路經苗栗,先往「客家圓樓」朝聖去。
因為財政問題,
牽連興建於「後龍高鐵特定區」之土樓造型的「客家圓樓」,
成為「苗栗縣」褒貶不一的新景點。
「苗栗縣政府」除了彰顯在地客家文化特質外,
並結合整治「北勢溪」〝親水廊道〞的美麗景觀,
為當地打造一處亮麗的門面,
希望以此呈現在地精緻藝文特色,迎接觀光人潮。
「客家圓樓」佔地面積達 1,385 平方公尺,總樓板 3,476 平方公尺
外觀仿大陸原鄉建築形制建造,
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結構,空中俯瞰呈現一個環形建築結構。
因鄰近「苗栗高鐵站」,整條親水廊道中最精華區域,
故被稱為「北勢溪之心」,
如今已成為「苗栗後龍高鐵園區」之大地標。
「圓樓」外設有環池步道,
觀景弧形平台、入口迎賓廣場及親水棧道等遊憩設施。
周邊還有數公里長的「北勢溪親水廊道」,
在河岸景觀襯托下,不分晝夜,吸引了無數的愛攝客前往取景。
「客家圓樓」之規劃方向,係以本土客家文化為主軸,
其中又因「苗栗」是客家音樂戲曲發展重鎮,
因此將「客家圓樓」定位為主題場館,安排相關展演活動。
一樓為圓型展演劇場,當天入門即可見到藝人表演,
客家戲臺,花布燈籠高高掛,古樸的長板凳,似乎有那麼一點點客家味。
頂樓採光窗在豔陽天的投影之下,趣味橫生。
二樓為展示空間,屬靜態展覽的形式。
規劃有「客家戲曲館」、「客家音樂館」及「城市文化交流展」。
三樓設置 DIY 研習教室,據說另外還有多媒體互動專區,
運用虛擬合成技術,讓自己與苗栗多處著名景點及建築物合影留念。
地下一樓則為多媒體放映室,播放相關影片之用途。
不為別的!
為了提供更多元服務,「客家圓樓」也設置有附屬餐廳、販賣部等,
主打客家風味與在地特色創意商品,
讓民眾來此還可以品嚐,體驗最道地的客家風情!
既然「客家圓樓」之外觀,為仿照大陸原鄉之建築形制建造,
那麼無妨我們也來比較一下,分佈於「福建」的客家土樓群。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傳統奇景之客家土樓群,
為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堪稱是中華傳統民居的瑰寶。
被公認為是最具客家文化代表性建築,
看到「土樓」,就讓人家直接聯想到客家文化。
所謂的「圓樓」,係指環形的方式所建構的「土樓」,在當地人稱為「圓寨」。
一般來說,土樓建築所需的材料,
以黃土與杉木為主之三合土夯實而成,相當的堅固。
舊樓若果要翻修建構的話,
該牆土還可以重覆使用,或當成農作物肥料。
「永定土樓」的外牆高大,一般外牆約厚 1 公尺以上,
在「漳州市」華安縣的「二宜樓」之底層外牆,則厚達 2.5 公尺。
「土樓」建築規模,可由樓的直徑大小與樓高來判斷,
直徑小的有大約 17~8 公尺,大的有到 80 多公尺,最大的達 150 公尺。
樓高 2~5 層都有,這樣的建築規模,
就世界的民居建築而言,形容它是住宅的奇觀,當之無愧!
「圓樓」的建築形式也跟「方樓」相同,
有分「內通廊式」與「單元式」兩種。
內通廊式「圓樓」,外圍是用土牆構築而成,內部則以木結構環樓,
房間之間的隔間牆,大多數也是用土坯來砌牆。
「圓樓」的一樓大部分都用來作為廚房和餐廳使用,
二樓是倉庫或是儲存榖物的榖倉使用,
三樓以上大部分就是住家。
二樓以上每一層,都有設計一環形走馬廊,
方便在同一樓層中走動與聯繫。
樓與樓之間,則是靠對稱不致的兩個或四個樓梯相通。
「圓樓」通常只有一個對外的大門,特別大的圓樓就會設有邊門。
與門廳相對的是祖堂,門廳與祖堂開間較寬,樓梯間較窄;
「圓樓」的中間有著一個圓形的內院,院中有公用水井;
「圓樓」的特點就是環形樓層房間大小相同;
與方樓相比沒有所謂的「腳間房」。
大型的內通廊式「圓樓」也有兩環、三環,環環相套。
至於「圓樓」之外圈,有依八卦陣的形式布局而成的「八卦堡」,
還有形色各異的三角形土樓、D字形土樓、半月形土樓與日字形土樓等。
建築方式以前後三堂左右,兩橫式的府第式住宅稱為「五鳳樓」,
是運用了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加入了福建當地地方特色的建築體。
當今「五鳳樓」,以永定縣洪坑土樓群的「福裕樓」最為經典,
具有防衛性功能的土樓建築,也是主要的避難所。
主樓的內外牆都是可以載重的夯土牆,結構相當堅實。
在兩相對照下,不難知道,苗栗「客家圓樓」原來虛有其表,
在現代化的建材與格局下,
徒具「土樓」之外型,其它並無任何內涵與功能。
也罷!「客家圓樓」若能為「苗栗縣」增添一處新景點,
且為觀光效益帶來人潮,這一切倒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