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3「國際扶輪 3520 地區攝影聯誼會」,
Arts 奉命擔任領隊,
進行九月份「富陽自然生態公園」戶外生態攝影練習。
計有 15 位扶輪社的攝影愛好者,參加此項活動。
多數的社員,都是首次接觸生態微距攝影。
當天參與的夥伴,
包括會長文林社 AG Scott,活動組長草山社 汪甲龍 P Paul,顧問 瑞光社 PP Treey,
內湖社 PP Hank 江漢堂,北投社 P Dreamer 劉漢仲,中正社 吳嘉誠 Jason,
東鴻社 洪唯晏 Eagle,寶眷 黃桂卿 Connie Huang 及兩位千金 ,華陽社 傅治成 Johnson Fu,
(另一位姓名待查中)....等。
活動前,先介紹一般拍攝生態微距的設備,
微距鏡頭,環閃和 DIY 柔光照,及生態拍攝的基本觀念相關重點提示。
進入園區前,提醒大家將眼前目標物縮小,開始嘗試尋找蟲蛛蹤跡。
【↑茄科「瑪瑙珠」的小花】
【↑方格銀腹蛛,↓大跗蠅(小糞蠅)】
話說大夥兒,從一開始找不到昆蟲,
看到蟲驚訝體積那麼小!要不就是對不到焦距?
活動過程中,還不時可以聽到,這麼小怎麼拍?眼睛看不清楚啦!
其實也難怪!畢竟大家都是生手,
面對體長大約 5~20 mm 的蟲蛛,剛開始難免適應不來!
【↑瓢蠟蟬的若蟲】
依稀記得,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食芽蠅」、「細齒方胸蛛」,
以及一群大跗蠅(小糞蠅),方格銀腹蛛,人面蛛蛛等。
時間不早,因此催促著大家,快速通過「濕地生態觀察區」,
先到那棵烏臼老樹,找尋「富陽」夏末秋初最具代表性的「渡邊氏長吻蠟蟬」,
可惜當天牠並不賞臉,沒有現身。
考量「富陽」環境及面積,不適合一個人帶著一群人跑,
故分成兩組,進行生態觀察微距攝影練習。
兩組就在生態池上方的烏臼樹處分手,各自帶開。
我自己帶領一組,另一組則委託辛苦籌畫的汪甲龍社長 P Paul 來領隊。
P Paul 人緣比較好,分配到那組的人員比較多。
我分配的這組成員,
計有攝影聯誼會會長 AG Scott,顧問 PP Terry,中正社 Jason,華陽社 Johnson ,
(另一位待查中)
6 個人一組,還頗適合生態觀察。
經過碉堡,一隻「白波紋小灰蝶」竟然粘著 PP Terry Chien 不放,
靜靜地舔吻著他手上汗液的鹽份,意外成為大家攝獵的對象。
接著這隻神奇的「白波紋小灰蝶」,轉飛到 Arts 手上的手錶,當然又引來一陣快門聲。
看過照片,還被消遣是為手錶拍廣告呢!
【↑白斑艾普蛛】
↑當天認真第一名非 PP Terry Chien 莫屬,
雙肩包,腳架,重裝備,拍照的精神與執著態度,更是令人佩服!
【↑古氏棘蛛(雌)】
【↑↓單帶蛺蝶的幼蟲】
經過初期適應,大夥兒開始有了發現,
單帶蛺蝶的幼蟲,古氏棘蛛(雌),白斑艾普蛛,蓑蛾,紫單帶蛺蝶,
粗腳條班蠅虎,毛朵兜跳蛛,紫小灰蝶,黑弄蝶,赤腹寄居姬蛛的卵囊,
台灣八星虎甲蟲,琉球三線蝶,菱飛蝨,綠瓢蠟蟬陸續入鏡。
【↑菱飛蝨】
【↑毛垛兜跳蛛】
【↑紫小灰蝶】
看見大家精神奕奕意猶未盡,取得共識,繼續走上階梯,
前往「戀戀蟬聲休憩平台」,登山產業道路。
欄杆上的一對「附屬長腳蠅」及「肉蠅」,
絕佳的練習機會,當得掌握不能輕易放過!
【↑↓附屬長腳蠅】
連一旁運動者也感到好奇,湊過來看看我們到底再拍甚麼?
【↑↓肉蠅】
【↓近拍肉蠅的複眼】
另一組同好也有不少收穫,
斯文豪氏攀蜥,廣腹蜻蜓,善變蜻蜓,短尾幽蟌,
短翅腿斑蝗,黃星天牛,都在收錄之列。
【↑斯文豪氏攀蜥】
【↑單帶蛺蝶的幼蟲】
【↑臭巨山蟻】
【↑細齒方胸蛛】
【↑台灣八星虎甲蟲】
【↑黑弄蝶】
【↑菱蝗】
「國際扶輪3520 地區攝影聯誼會」,微距攝影初體驗,過程中充滿著笑聲與趣味。
整個活動歷經 3.5 小時,大約在上午 11 點前結束。
【↑綠瓢蠟蟬】
藉此感謝聯誼會 PP Scott 會長(左5)招待大家麥當勞,
當然也少不了,要謝謝 P Paul (左7)的用心規劃!
總結當天領隊的心得如下:
1. 部份成員沒有微距鏡頭,只能以中長鏡頭拉近拍攝,效果有限。
2. 新微距鏡頭不熟悉功能,忘了切換至 FULL 全焦段對焦;
若果選擇 LIMIT 區段對焦,拍攝距離受限,
無法近拍發揮該微距鏡頭之近攝功能。
3. 拍攝生態微距,大光圈很容易造成景深過短的問題,
建議光圈設定選擇在 5.6~11 之間。
ISO 盡可能設定在100~200間,即便格放亦可減低躁點產生。
4. 不熟悉昆蟲特性,不敢太靠近,或太過遠拍,
以致拍攝出來的物體較小。
5. 大部份都以自然光拍攝,沒有善用閃燈,柔光照,
反射板輔助器材來補助光源,
光線較差的環境,色彩較難顯現出來。
6. 使用內建閃光燈來拍生態微距,必須將遮光罩卸下,
減少鏡頭長度造成的光線死角。
7. 微距攝影在對焦的要求,比風景照更高。若未以腳架輔助,手持機身的穩定性,
按快門的力道及時間點、銳利度有待加強。
8 .物種的辨識,建議未來可參考〝嘎嘎昆蟲網〞或相關書籍,
來累積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
九月份的戶外生態攝影活動,
因為成員大都是第一次接觸微距攝影,
也有幾位是剛買的新鏡頭,經過這次親自摸索,操作練習,
相信普遍引起大家對於生態攝影的興趣,
未來有機會即可自行練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