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間,我習慣鼓勵學生,勇於介紹自己作品的創意發想概念;
蒐集分享來自其他創作者不同的作品,觀摩切磋,
藉由彼此經驗交流的過程,達到共同成長的階段學習目標。
最近課堂上好幾次同學問起,美的標準在哪裡?
如何分辨哪一張作品比較好?比較美?
試問大家?
從數學延伸至人體、建築、美術、音樂、物理和大自然,
到底美的定義是什麼?
1:1.6 為人體最美的黃金比例?
黃金矩形,真的是最美的矩形?
大六度及小六度,真的是最悅耳的音程嗎?
若硬稱,美是大家公認的黃金比例數據,
不如說,美就是視覺驚嘆的結構,產生喜悅悅人的反應和感受。
雖然每個人對美的感受不同,
但若將作品放在一起,透過比較,自然易於分辨優劣;
哪怕是欣賞畫展,觀摩欣賞別人的創作,
久而久之,亦能累積經驗,提升自己的審美觀,
藉此傳達美感的感受,符合美的定義。
不可諱言,每個人都喜歡美麗的人事物,
無須高級配備,中階相機,傻瓜相機,類單,手機,
看見美麗的景色,皆能隨手記錄,就連竇老也不例外!
學習攝影首重觀察力,接著才是取景,構圖,色彩與光線,
最後才是技巧與配備功能的應用。
當然攝影也講究美學,如何能將精采的瞬間變成永恆,
這是愛好攝影者,不能忽視的問題。
經常有朋友一起出遊,等到照片分享的時刻,
常可聽到「為什麼我沒看到這個景?」
觀察生態「為什麼只有你看到這隻蟲?」
取景方法心領神會,模倣或抄襲,只能得其形而不具內涵。
常在戶外攝影的時候,遇到老師帶著一堆學生排隊輪流拍攝,
不同的人,不同的配備,拍的卻是同一個景,相同的構圖,
如此作法,我實在無法體會,攝影的樂趣到底在哪裡?(酸葡萄…哈…)
竇老喜歡獨來獨往,頂多一兩個同好作伴,
抵達目的地後,各取所需,各自取景,直至過癮為止。
題材不設限,管它自然風景,蟲蛛鳥獸,大景,小景,來者不拒,
主觀認為,這才是充分享受攝影樂趣的方式!
除了假日,大部份作品,都是在上下班的空檔所記錄的。
如本文中之作品,係兩天前上班堵車,繞路而行無意路過發現的,
林園是舞台,陽光為聚光燈,樹林中透露出迷人斜射光,深烙腦海。
原來上午帶點霧氣的環境,當光線穿過林梢,即能獲得此種效果。
於是把握這兩天都是這種氣候,今晨捕捉畫面去。
三四天前的一個黃昏,拜訪工廠路過「三峽」橫溪,
又見夕陽還不錯看,當下將車停在路邊,走入河濱公園,
記錄了美美的餘暉之美。
許多朋友羨慕我到處旅遊拍照,
其實不然,尚未退休之齡的我,只是善於利用時間,
配備不算好,浸淫攝影唯一原因…樂在其中。
「清風滿袖無錢灑,孤影隨身有伴行。」
輕狂一生,徜徉大自然,已成為竇老當前最嚮往的美學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