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年9月下旬,
竇老專程陪老伴到「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
欣賞她的纏花同好—
陳雅紅老師的「絲線心.纏藝情--纏花藝術個展」。
礙於庸碌瑣事太多,延宕至今方才分享,
特別請陳老師諒解。
倆老出現,看得出陳雅紅老師很感動,
願意從「台北」到「花蓮」幫她加油打氣的人,畢竟不多,
從兩人親密的互動,不難看出姊妹們的好交情。
這是陳雅紅老師的首次個展,
師承陳惠美、林宜臻、謝雅秀及曾國棻老師,
據說此次個展都仰賴曾國棻老師鼓勵下,終於促成此次辦展的動機。
陳雅紅的首度纏花個展作品琳瑯滿目,
包括傳統纏花工藝,
更有結合珠寶,融入新美學概念的「飾品與髮簪」與「花卉」系列作品。
「纏花」,分成閩南與客家兩種,
閩南人稱作〝春仔花〞,在婚嫁喜慶場合扮演重要角色,
是「台灣」早期每個新娘出嫁時頭上必備的手工小花。
「客家纏花」則是中壢、苗栗和新竹以北地區之客家人,特有的手工技藝,
強調華麗的裝飾性,造型繁多,昆蟲、水族等皆為取材之對象,
常見於廳堂中祭祀或供佛的「供花」、「飯春花」等。
因為老伴也從事纏花創作,
家裡一堆絲線,看得我眼花撩亂,
「鹿港」、「宜蘭」,兩次的纏花展覽活動,竇老也都沒有缺席。
長期耳濡目染之下,對此項工藝並不陌生。
陳雅紅老師的作品,手藝精巧,令人讚嘆!
藝海無涯,預祝年輕又有朝氣的她,創作生涯屢創佳績,
並將現代纏花藝術,往前跨出一大步,
為這項特有的傳統工藝,注入更多的新風貌。
此項展覽雖然已經結束,
但是透過作品的分享,讓我們再度回味欣賞
陳雅紅老師的「絲線心。纏藝情」首展作品。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