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方寸之美,處處禪機,碰著佛已作不得,且看老師如何道得!
集書法家與畫家於一身的李蕭錕老師,
以書法及繪畫,來表達自己對心靈美學的追求。
即將結束在「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展出的篆刻小品,
以小沙彌結合禪語佛偈的藝術禪畫,
挑戰畫中有話的篆刻<心經>印章詮釋。
趣味與法味兼具,字句閒章,圖文並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
李老師以他對於佛學的體驗,經歷漫長的抄經行為,
最終使書寫者與書寫行為,
並不因形式、手法以及主客觀的差異性,融合為一。
中國繪畫講究追求「常形」之外的「常理」,
而「常理」則出於統攝眾理的天分與對大自然之觀察。
無心書寫,卻得以跨越藩籬,隨處展現生機。
跳脫自然現象的外貌表現,
轉化成心靈變動下的時間恆常性追求。
好一句…無味之味
青山、綠水,晴川、落葉,盡是般若智的開展。
不拘於傳統構圖的虛實、對比,樸拙中又饒富細膩的趣味性。
然此趣味的營造,並非純然依據理想法則,
詼諧的手法,展現禪意旨趣與內涵,充滿清新、爽朗卻又厚實的空靈感。
除了象徵佛禪真如的本心,更可說是中國篆刻的最大突破,
堪稱為別具巧思難得一見的創作。
李蕭錕老師透過文字、形象不斷自我挨拶,自我勘勒。
「深深撥,就有火,平生事,只如此。」
用字如禪道,李蕭錕老師的作品亦然。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