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昨天分享了「鶯歌陶瓷博物館」〝火的形與色〞國際陶藝展,
第一位藝術大師~畢卡索之後,
今天繼續分享其他 4 位藝術家的作品,
每位藝術家透過不同的詮釋及創意表現,表現在他們的作品之上,
真的令人大開眼界。
↓《台灣》-吳炫三 (1942-)
1968年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
早期留學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曾受到美國新寫實主義的影響,
畫過鄉土寫實、抽象繪畫的作品,
走遍五大洋洲從事藝術創作,以原始文化為題,
粗獷的韻律,舞蹈般的節奏,和身體的力度與動能,
應用其圖騰於作品中,動人的筆觸與熱力,
將非洲民族與大地結合的堅毅生命力生動地傳達出來,
揮灑出原始文明中所存留的美麗與能量。
為台灣知名畫家、雕塑家,也是國際知名之華人藝術家之一。
1980年代後期,吳炫三的創作逐漸地脫離了原先的鮮麗個性。
進入1990年代後,其繪畫或雕刻,改採幾何與簡單的造型,
把土著的面具或圖騰的符號交融後,
開創出一種介乎具象和抽象間的獨特語彙。
↓《德國》-漢斯 哈同 (1904-1989)
為現代抒情抽象畫派的重要先驅,
也是「潑色主義」(Tachisme)之父。
深受東方書法的影響,作品跳脫傳統固定形式,
不是描寫自然的再現,而是恣肆擺動構成繪畫的空間。
竇老特別拍以特寫,方便大家跟我一樣,
可以近觀這些釉色的美麗變化。
本次展出的作品,
利用畫筆和不同工具在土板上「刮、刻與按壓」的程序,
製作各種獨特效果,最後經過窯燒過程,讓符號印記成為永恆。
↓《義大利》-曼菲多 波西 (1900-1967) 。
與畢卡索同一時期愛上陶土並成為至交。
將陶盤化為人的臉孔,變身容貌神韻的綜合體;
或利用立體圓形瓶身,刻畫傳說的故事重新串連詮釋。
他的作品經過火的試煉,層層釉彩交疊相融,
將充滿熱情的線條、色彩與質感,表現出最完美的結合。
↓《南韓藝術家》- 金恩中 (1940-),
透過畫筆表現個人富含詩韻情感的藝術特質,
溢散的色彩,巧妙的潑灑於作品之上,打造深層思緒,
成為細膩敏銳的語彙。
「自由,必須建構在某種幾何秩序上。」
是他對構圖美學承載創作元素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