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今天刊登一則新聞,
國內多名昆蟲專家於2007年在「南投縣」蓮華池,發現一種身份待確認的「纖紅蜻蜓」,
有50多位知情的蜻蜓迷基於學術倫理,長期低調保密,
直到最近被正式承認為新的特有種,大家才會師於發現地,共同慶祝這項記錄。
據悉該「纖紅蜻蜓」,外觀和「燄紅蜻蜓」神似,
兩者主要差異僅在於雄蟲尾端攫握器,「纖紅蜻蜓」攫握器平直,「燄紅蜻蜓」曲翹如牛角。
即使有許多昆蟲迷雖曾記錄過,但皆因無法確認,所以並未被重視過。
此事不禁讓人聯想,生態的觀察可不能憑藉外貌近似去判別,
而須透過許多細部特徵比對,才能獲得正確答案。
就以本種「螳蛉」而言,一開始還慶幸自己記錄到少見的特有種「台灣螳蛉」,
幾經辨識核對,最後才確定只是較常見的待分類「螳蛉」。
本種「螳蛉」為同屬中體型較小的,一般體長約11~17mm,
成蟲具捕捉足,基節大而長,中後腳腿節粗大,脛節細長而彎曲,
色彩鮮艷,翅膀透明翅痣褐色,上緣鑲黃邊。
本種雄蟲腹部較瘦窄,腹側緣有一條橙褐色縱帶,各腳黃色。
外觀擬態如「螳螂」,色彩卻擬態如「胡蜂」,原因無它警戒作用而已。
分類於昆蟲綱→脈翅目→草蛉亞目→姬蛉總科→螳蛉科。
生活史為卵→幼蟲→蛹→成蟲,屬於完全變態昆蟲。
幼蟲寄生於蜘蛛的卵囊或蜂巢裡,翅脈膜質網狀,
喜歡停棲陰暗的葉背具隱密性,夜晚具趨光性,以小型葉蟬為食,寄主植物為茄苳。
當天為了記錄這隻「螳蛉」,趴坐在地上許久,
返家後老伴見我拖鞋染有血跡,再看到腳旁一隻蠕動的小水蛭,
原來生態觀察也得付出代價的!
記錄地點 /鳶尾山
參考 / 驚奇山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